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

地址:西藏昌都县西澜沧江西岸卡着村
描述:卡若遗址简介 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县城东南约12公里的加卡若村。海拔3100米。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。西藏自治区文管会会同有关部门于1978年和1979年对卡若遗址进行两次较大规模的发掘,共清理出房屋遗址28座,道路2条,石墙3段,圆石台2座,石围圈3座,灰坑4处,出土各类石器7968件,骨器366件,陶器2万余片,装饰物50
地址:西藏昌都地区左贡镇东坝乡
描述:东坝风景区简介 东坝地处怒江峡谷之中,距县城100公里,距318国道线田妥大桥处22公里,乡政府驻地海拔2600余米,全乡幅员面积1680平方公里。以乡政府驻地(军拥村)为中心,四周山峦叠嶂,形如莲花,周围的山川形成了姿态各异的动物形状。在东坝,当地民居建筑规模庞大,选料考究,设计 精妙,做工精细,图案活灵活现,外部
地址:西藏昌都察雅县旺布乡境内丹玛山崖
描述:仁达摩崖造像简介 仁达摩崖造像是赤德松赞时代的,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年。这座石崖造像的价值主要有三点:一是从“摩崖造像”上的文字看,是赤德松赞立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早,另外“摩崖造像”的文字中提出了完成藏汉友好大业的任务,而大昭寺门前的“唐蕃会盟碑”上写着已完成了汉藏结盟的任务,这就说明了石碑在
地址:西藏昌都地区类乌齐县长毛岭乡那登通
描述:长毛岭养鹿场简介 长毛岭养鹿场始建于1975年,后逐年扩大,现占地3.6平方公里,饲养野生马鹿120余头。在养鹿场圈外野鹿至少有几百头。长毛岭养鹿场不仅是昌都地区,而且是西藏唯一的马鹿自然驯化场地。鹿场内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为主,也有少量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。 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,养鹿场一带山势
地址:西藏昌都地区类乌齐县
描述:卡玛多塔林简介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、澜沧江上游,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(昂曲、扎曲、色曲、澜沧江),藏语意为“水汇合口处”。 昌都是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,是锁在横断山脉深处的一片净土,孕育着神秘、孕育着恢弘、预支育着古老而独特的高原文明。这里湛蓝的天
地址:西藏昌都芒康县宗西乡境内
描述:尼果自然保护区简介 尼果自然保护区位于芒康县宗沙乡境内,距县城70多公里,尼果顾名思义是“神山之冠”的意思,原名叫“康·达藏”冠顶。相传西藏有三个“达藏”。其中两个达藏是堆·安日达藏、巴·魏宗达藏。一九九零年县人大批准尼果为自然保护区,此地山青水秀、云雾燎绕、环境优美、有茂密的森林生存着丰富的珍稀野生
地址: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丁青县觉恩乡境内的孜珠山上
描述:孜珠寺简介 孜珠寺位于丁青县觉恩乡境内孜珠山上,离县城约45公里。 “孜珠”是藏音直译,意为六山峰顶,宗教上象征着六度波罗蜜。据称孜珠寺是由藏王穆赤赞布创建,到活佛罗丹念布时代,孜珠寺进行过一次扩建,并刻印经书、塑造佛像,孜珠寺初具规模。进入喇嘛嘎旺朗加时代,该寺的显密学经体系进一步规范化、制度化,使得
地址:西藏昌都地区扎曲河上游约120公里的白西山麓的幽静山谷里
描述:嘎玛寺简介 噶玛寺中国藏传佛教著名的寺院之一,也称噶玛丹萨、噶玛拉顶寺,它创建于公元1185年,位于西藏东部的昌都县境内。是藏传佛教重要派别噶玛噶举派的祖寺。噶玛噶举教派的名称是由寺名而来的,该教派是公元1147年著名藏传佛教学者和领袖噶玛巴·都松钦巴创立的,而且后来成为藏传佛教最早实行活佛转世制度的教派
地址: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边坝县边坝镇境内
描述:三色湖简介 三湖相距皆不远,同为一个湖群,却分为三种色彩。三色湖的成因目前说法有三种,但皆未定论。一说是因为水深各异,故色彩不同;二说是因为湖边岩石矿物质的不同,造成湖色不同;三说是湖底水生植物不同,故影响了湖的颜色。 三色湖群绿树环抱,皆有飞瀑直入湖中,奇在飞瀑虽清,但入湖则变色。黑湖有